2025 [心類學]25心1班—招生中

探尋經典真義~領會學習真樂~

【課程簡介】

量論前行中的心類學,以《釋量論》做為闡述的依據。因此,心類學所闡述的心相,是以「認知」做為主軸而出發的。心類學中,將心分成七種支分、三種支分、二種支分來解釋不同程度的錯誤認知及未認知、正確認知的心識。在闡述這些心識的時候,也會旁及產生心識必要的因緣、不同的心識透過怎樣不同的管道而認識到對境、由於什麼因緣導致心識產生錯亂、意識與根識的差別等等的主題。
妙音笑心類學是以「境」和「有境」作為主框架,解說「有境覺知」。一切諸法可以概括在「境」和「有境」當中。有兩個重要內涵:
一、心識與身體的關聯:對比身體的增損與心識的增損相互間的關係,可以得知兩者的增損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縱使有些許關聯,多數也由身體的增損影響到身識的運作,再由身識影響到心識。由此可知,心識非物質,它自成一個續流,經過對「境」的串習而決定發展方向,非由物質控制。
二、心識的特點在於能夠顯現境界,無關乎境界是否存在,但心識能否顯現正確的境界,則觀待心識自己的狀態。
透過這兩點,妙音笑大師在論著中安立心識的性相:「清晰的非物質」。確立後也對其他錯誤性相做了破斥,再講述「異門」的內容,指「同義而異名的事物」。

【學習目標】
1.能夠更系統、深入地認識《心類學》中所說的心識相關的內容。
2.認識自己平時生活中對境時所生起的覺知為何。

【上課時間與方式】
1.週期:2025/2/19~06/25共19堂
2.時段:週三晚上19:00-21:00
3.方式:Zoom線上視訊授課
4.中文授課

【學費】台幣38OO元

講師

張明行 老師

學歷

1.福智僧團俱舍班畢業(師承如月格西、大格西功德海、哲蚌赤蘇洛桑丹霸仁波切)

2.藏文學習經歷12年以上

經歷

台灣大慈恩譯經基金會約聘講師

Untitled Design 1200x350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188巷52號二樓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電話:02-26579721、04-24210120(經典課程詢問)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