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經典真義課程學員心得:從藏文到攝類學,學習佛法真實轉化
2025 經典真義課程學習成果發表會 已於7月13日(台北場)與7月20日(台中場)圓滿舉行,這場活動不僅是成果展示,更是每位學員對佛法、語言、邏輯與身心修行融合的總結與供養。

融合語言、思辨與藝術的發表會
從藏文課誦、藏文讚頌,到攝類學辯論與藝術舞蹈表演,發表會展現了學員們在藏文與五大論學習上的多元成果。現場更以《心經》《文殊讚》等經典藏文誦讀、夢蓮花讚頌團的吟唱與攝類學辯論問答,鋪陳出一場充滿智慧與感動的共修盛會。
其中,藏文名牌的頒發更象徵學員在學習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這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份願力的成就與傳承的實踐。

學員心得精選分享
這篇文章集結多位學員在活動中公開分享的學習心得,讓我們一同來聆聽這些真摯的聲音。
陳怡君師姐:藏文學習讓我的心,越來越靠近佛菩薩
她分享:「藏文是非常優美,最貼近佛法的語言之一,過去就一直很希求有機會學習,可惜找不到機會。尋找多年後,發現台灣大慈恩開設藏語班,就立刻報名。
這裡提供的師資及環境非常好,在老師的指導及同學的陪伴下,縱使中間學習到困難,都還是可以迎刃而解,而我也在一次次藏文的課誦和讚誦中,感受到自己越來越靠近佛菩薩。
現在我把這個學習把在第一位,因為我知道把藏語學好,也會對我在佛法上的學習更有幫助。」

謝曉菱師姐:線上學藏語不容易,但老師的慈悲讓我持續前行
她提到:「藏文很難,但沈岳龍老師上課很慈悲,同學們在練習完之後,總是聽到老師鼓勵的說:『同學很棒喔!完全正確』;遇到練習不夠時,老師會溫和的說:『同學加油喔!再多加練習一下就可以了』,聽到這些充滿正能量的話,化解了遇到學習困難時的挫折。
最值得讚佩的是,我們的藏文課是線上課,上課的教室是電腦Zoom會議室,老師卻能夠透過線上教學,一點一滴把我們從完全陌生到可以學習課誦、基本會話和文法。
正如之前老師也說過:學語言就是不斷的串習,最好每天抽一點時間練習,讓自己的耳朵和舌頭熟悉這個語言,這樣就會進步。」

沈玉嬌師姐:藏文學習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她分享學習藏文的經歷和感受,讓她收穫最多的,是透過學習藏文,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特別是她去了西藏以後。
她表示:「這門古老而神祕的語言對我來講,不只是語言的文字學習,更是一個心靈與文化的探索之旅;不僅有嚴謹的邏輯,還有很多蘊含一種天與地相連的美感。」

李淑惠師姐:學習攝類學後,我常常開心跳著打開課本
「縱使大家說攝類學很難,鄭乃綱老師教我們順著祖師的理路去理解經典,我就覺得非常快樂!」
她提到,之所以對攝類學的學習有深厚熱愛,有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鄭乃綱老師的啟蒙及教導,她也從中因此發現經典依據與辯論技巧在攝類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她說到:「老師上課時,老師會告訴我們,每一個破他宗,都是塞倉大師在給我們示範他的理路,我很喜歡順著祖師的理路,去理解他想要告訴我們的一切。我很喜歡這個過程,所以縱使大家都說攝類學很難,老師提出的問題我也常常答不上來,可是我就是很喜歡很喜歡攝類學!每一次上完,我都有一種非常充實、快樂的感覺。」

王進達師兄:曾經覺得攝類學好難,現在像老朋友般親切
24攝類學2班的王師兄坦言:「一開始真的覺得攝類學太難,但現在再聽到勝義諦、常法等名相,已經不再畏懼,反而像見到熟悉的朋友。」
他以《入行論》中的偈語「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自勉,也提到攝類學幫助自己在思考不同見解的時候更具邏輯與寬容。他說:「以前在居佛營,聽到勝義諦、常法、性相、承許這些名相都覺得好難,但現在去看就覺得很有親切感!這一年多來的學習,帶來超乎預期的驚喜!」

法會與課程的殊勝意義
整場發表會從藏文朗誦的莊嚴到攝類學辯論的激烈思辨,再到法師頒發藏文名牌的溫暖儀式,串連起語言、邏輯、文化、修行的全貌,體現了佛法「聞、思、修」並進的精神。
法師亦在會中開示《探索五大論的智慧殿堂》,指出五大論不只是文字學問,而是引導我們步步趨向空性、轉化生命的智慧橋梁。
學習佛法的路,從進入藏文與五大論開始
這些學員的經歷,提醒我們佛法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場心靈的改變。
他們用生命證明:「經典不只是古文,而是能點亮我們內在的智慧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