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經典課程起業式|如法法師開示逐字稿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新學員們加入我們臺灣大慈恩的藏文以及五大論的課程。首先非常隨喜大家能夠有這樣的發心,願意深入教典,能夠有想要去徹底了解佛陀的密意,來解決我們生死之心的人,其實就是我們在廣論道次第學到的,能夠了悟這個世間的真相,知道世間的輪迴,終究是痛苦的。而且,能夠解決這個辦法,解決這個痛苦的辦法,也就是真實的了悟空性,甚至我們為了要讓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得度,我們還要發起大乘之心,學大乘之道。過去,師父,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在漢地,讓我們這些漢人的弟子們,認識到這個傳承教法的重要,改變了很多人我們在對於基本學佛的一個概念。能夠真實地去探索、了解佛陀來到這個世間,是用什麼方法來救度我們的。這個傳承,歷經這麼多年,而師父為我們選擇的最圓滿的這個傳規,也就是宗喀巴大師留下來的格魯派的教法,宗大師在過去的心願當中就提到,他的心願就是希望能將佛教裡面的心要,也就是中觀正見,結合心要中的心要,也就是密法的部分,能夠弘揚在這個濁世當中。即便這個教法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能夠有機緣碰到的人還是非常少,所以過去很多祖師都提到,能夠值遇像大師這樣的教法人太稀有。這件事情並不是說我們的一個口號而已,而是真實學習完這個教典之後,在心中很容易自然而然就產生了這種感覺,也就是說,對於佛法裡面講到這麼深奧的意涵,竟然有祖師大德,而且經過幾百年的研修之後,至今都如此的純粹,可以接引那麼多人,可以觸碰到、可以瞭解到,甚至可以證達這樣的一個深邃的意涵。

雖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這條路一點都不輕鬆,像同學們,如果是從一開始的五大論學程開始學習的話,那將會從攝類學開始學習,攝類學的學習方式也跟我們一般想像的學佛方式好像差很多,去調整很多法相以及辯論的方式,但是,這卻為我們築下了最為重要的根基是什麼呢?就是能夠理解空性的慧力,因為空性畢竟是什麼,是略隱蔽分,也就是用正理能夠通達的,當你經過嚴密的理路分析之後,誰都沒有辦法否認一件事情,原來事物是沒有自性的,這個是經由理路辨析之後得到的一個結果。雖然這個結果可以用理路來辨析,但是其實在認知的過程當中是非常反直覺的,跟我們平常的想法,也就是無明所設的這種觀點是完全相反的。因此,祖師們,佛陀從一開始就設立了不同的宗義,而祖師們也用這些方式來引導我們這些學人。

在學習五大論過程當中,老師非常非常在意,也是師父殷殷的敦囑的一件事情,就是學習要結合相續,不要忘記自己的宗旨,所以在過去我們福智三十多年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透由道次第的共下、共中、上士道的教授,師父跟老師一直讓我們要生起一顆真實的棄捨現世、追求後世厭離輪迴的心。這是一種內心動機來源的一種淬煉,我們很自然而然的會習慣就是以眼前為主、以自己為主,但是這樣的一個動機並不能引領我們去更好的地方,甚至某個程度來講,如果我們依舊是以這種現世的利益、輪迴的利益來看的話,我們也不會有真正的一個動機,想要來學習五大論的最深邃的意涵,因為其實對於我們要獲得的這些東西並沒有很直接的幫助。

所以雖然進入了五大論的學程,我們還是一定要謹記師父老師的話,對於到道次第上的修行,無論是在策發自己為什麼要來學習這些課程,或者說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永遠要保持一個能夠將所學的內容對治自己相續的煩惱,這樣的一個習慣。這兩件事情都要在我們的學習當中不停不停地串修,不要忘記這樣的一個宗旨。

所以雖然進入了五大論的學程,我們還是一定要謹記師父老師的話,對於到道次第上的修行,無論是在策發自己為什麼要來學習這些課程,或者說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永遠要保持一個能夠將所學的內容對治自己相續的煩惱,這樣的一個習慣。這兩件事情都要在我們的學習當中不停不停地串修,不要忘記這樣的一個宗旨。

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還有很多法師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曾經疑惑說,這個學習對我們的幫助是什麼?但從過去,像師父以前,他請了很多善知識、傳承的師長來為我們講授辨了不了義,為我們講授毗缽舍那,當時甚至連翻譯的法師都曾經跟師父說,這麼辛苦的學習翻譯,但是還是會覺得不曉得這些教法怎麼用在身心上面。當時師父講一句話說,你用不了我用得了,你只要把這個法翻譯出來、帶回來就可以。而過去我們在學習五大論的時候,也一直請示老師,這道辯論題對我們的心續、相續到底有什麼用呢?當幾次老師為我們解答,之後後來老師沒有一次一次的就是每個辯論題為我們解答,而是說了一句話,我跟你們學的都是同樣的辯論題,為什麼我能夠感受到祖師們在這段辯論題當中,給我什麼樣的調伏相續的饒益,是因為我一直在想,到底這個法怎麼用在身心相續之上,所以哪怕顏色不遍是紅色,這樣的一個道理,都能夠極大的力度去降伏我們內在的煩惱,想想我們去責怪別人的方式,我們看別人的方式,我們認為一個東西不好而起瞋心的方式,有他的周遍性嗎?這都是我們去反省自己的一個力道很強的緣故,所以哪怕學到一個周不周遍的道理,都能夠應用在自己的相續身上。所以最後老師講到說結合相續是一種習慣。而我們今天為什麼在道次第之後還要學習像五大論這樣的內涵,因為祖師們也很長時間地說過,很常說過這個話,像菩提心這樣的教授很容易理解,但是很難去修成。道理上、文字上你很容易知道,但是真的要生起一個真實的菩提心很困難。但是空性,這種解脫生死的空正見,他去完全相反,要在理解的過程當中非常不容易理解,但是一旦理解了,其實就是證達空性本身。

所以我們一定要花另外一個時間,就是有這麼強的我們的意樂之外,還要有一個非常正確的武器,也就是空正見。我們從一開始學習的這一天,其實五大論這個名詞就蘊含著一種敬意。我感受到這種敬意就是,空性這個字,兩個字而已,但是空性的內涵到底是什麼?你必須透由五大論的學習一點一點的去瞭解,千萬不能有一點點傲慢之心,覺得說,哎呀,就是這個空性不就這麼簡單,為什麼花這麼大力氣來學呢?祖師們之所以這麼仔細地辨析,必然是因為過去有太多人在理解的時候產生了誤解,所以必須用這麼仔細的辨析的方式,所以我們既不要產生這種輕慢之心,但是同樣也不要生起一顆退卻之心,因為當我們只要能夠歡喜地一點一點地去嘗試,跟周遭的師法友一起找到這個學習的方式,將這個具有傳承的教法學起來,我們終究有一天還是會領悟到他的,時間雖然漫長,但是比起過去無量劫、比起未來的無量劫,這一點時間根本算不上什麼,已經太快太快。大師已經將這個教法意涵用最精要、最準確的言語,讓我們能夠在最快的時間理解。所以我們也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時間太漫長太難了,其實相對我們無限生命而言,這種一本永利的事情,還不是萬利,是永恆的事情,永恆受益的事情,這些時間豈止,不不能說太長,根本就是微乎其微的力量,微乎其微的時間就能夠得到,一個最好的成果。

所以這個傳承,一直到今天都還保留著,也就是藏文當中,其實蘊含著非常多具有傳承的論著,以及能夠清晰闡述大師教法這樣的論點。所以為什麼像老師對於我們寺院的所有的出家人,都希望說能夠學習藏文,哪怕年紀大一點的,也鼓勵大家能夠用藏文來學習,因為一旦藏文學好,我們就能夠把所有這些教典的意涵就有機會去趣入。雖然我們現在有譯經院,但是能夠翻譯的速度畢竟有限,所以對於有心要學習藏文的同學,我也深深禮敬大家這樣的發心,同時其實這也是對於佛法的教典,種下的一個很深的習氣。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藏文不一定學到,能夠把五大論精讀的程度,但是即便如此,我想大家今天會願意學藏文,也是希望比如說能夠念誦藏文的課誦、藏文的典籍,而這一切的因緣,其實都是為了希望能夠跟這個親淨傳承教法能夠更靠近,這樣的一顆心一定會讓我們現世、來世更容易遇到教法,因為這個修行、這個學習的行為本身就在彰顯著我們對於教法的這樣的一個希求之心。

所以同學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樣的機會,能夠脫離所謂的第九無暇,這個第九無暇也是,不是誰創的名詞,是佛世六群比丘,他們自己自嘲的一句話,說佛講的八無暇,但是像我們這種,就是熱衷於世事的人,也算在第九無暇。那祖師們也說,其實這個並不是說佛的大僧們還有無暇的,而是警惕著我們後人,我們得到人生之後,可以我們現在在人世間也立足了,可以有這個溫暖、溫飽了,那能不能把我們可以空餘出來的時間,真的真的去珍重我們的暇滿,去探究教理背後如何引導我們解決生命的問題,破除無明的那個真諦。所以這個機緣,我想對於我們漢人來講也是非常的稀有,尤其對我們能夠值遇這樣的師長、這樣的同行、這樣的團隊,這些條件看起來更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情,所以大家能夠發心,更是你們很不可思議的內在的這種善的等流,那希望這個善的等流能夠延續能夠增廣,也能夠用我們實際去學習教典的這樣的一個善行,讓這個能夠令人解脫的法門,流傳在這個世界上。這也是我很樂意跟所有的同學們、以及所有的講師們一起分享的,我覺得我們在大慈恩這邊一起學習教典的意義所在。

那未來的日子當然需要大家不斷的累積福德資糧,不要忘記對上師本身的祈求,也不要忘記我們對三寶的供養承事,希望能以這些福德因緣,讓我們能夠受用般若的教法,這也是在般若經現觀一直提到的,什麼人是受用般若的根基呢?是在過去無量生中就已經承事、親近無量諸佛,因此遇到善知識的時候,他自然而然會有一種歡喜之心,有人碰到就沒感覺,有人碰到就願意前去追隨,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所謂的福德並不是說這一塊錢會變成我們多有錢,更重要不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我們這麼做之後,跟這些佛菩薩結下深厚的因緣,我們自己創造這個因緣,最後才不會像那句話,這個只能恨枝無葉,不能恨太陽偏,佛陀跟菩薩的悲心那麼圓滿,為什麼我們就沒法被救起來呢?反過來說,他們的能力是在的,但是我們有沒有伸出我們的那個手?所以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學習很困難的,我們也不要忘記在宗大師廣論裡面提到的修行的根本,必須要執持淨戒,必須多門的淨罪集資,然後不忘、不放棄學習教典,這就是宗大師他以他親身的經歷,以及文殊菩薩親自對他的教授,得出來的一個寶貴的修行的經驗總結。在未來日子當中,希望我們能夠延續我們這樣的發心,最後也能夠學成大師、佛陀希望我們知道的最深刻的意涵,如何解脫生死,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大家!謝謝!

祈願大師教法廣布十方,饒益無數有情眾生
邀請您與我們把臂共行!讓經典的美, 走進更多人心中